推荐阅读
- ● 隐睾症危害:成年后治疗
- ● 阴囊里长了“硬疙瘩”是
- ● 包皮过长?聊一下这些你
- ● 青少年包皮手术:最佳年
- ● 1分钟算病吗?早泄的概
- ● 聚焦男性健康,驱动质量
阴囊里长了“硬疙瘩”是咋回事?
来源:上海长虹医院 发布时间:2025-08-11 08:57
身为男性,你对自己的身体足够了解吗?当洗澡或日常触摸时,若在阴囊内触及一个异常的“硬疙瘩”,伴随隐隐作痛甚至红肿,这很可能是附睾炎发出的健康警报!它并非罕见疾病,却常因羞于启齿或认识不足而被拖延。今天,上海长虹医院就来带大家科学认识这个阴囊里的“硬疙瘩”,帮助您及时识别风险,守护健康。
一、 认识附睾
附睾,是紧贴于每侧睾丸后方的一条细长、盘曲的小管。它看似不起眼,却肩负重任:睾丸产生的精子在此获得运动能力与受精本领。成熟精子暂时储存于此,等待“出征”。
一旦附睾发炎(即附睾炎),不仅引起不适,更可能影响精子成熟与储存,甚至波及睾丸功能,需高度重视。
二、 如何识别附睾炎?
当附睾遭遇病菌侵袭(常见大肠杆菌、衣原体、淋球菌等),炎症便可能发生。请留意以下典型信号:
1.阴囊内的“硬疙瘩”:最显著特征!
在患侧睾丸后方或上方,可触及条索状或团块状的增粗、变硬区域,有明显触痛。
初期可能较小,随着炎症进展,硬结范围可能扩大,甚至累及整个附睾,使睾丸与附睾边界模糊(形成“附睾睾丸炎”)。
2.阴囊疼痛与肿胀:
疼痛: 患侧阴囊疼痛是核心症状。疼痛程度不一,从隐痛、坠胀感到剧烈锐痛均有可能。常始于附睾局部,可向同侧腹股沟、下腹部放射。
肿胀与发红: 患侧阴囊常出现明显肿胀、皮肤发红、皮温升高。肿胀严重时,两侧阴囊可能不对称。
3.全身不适与泌尿症状:
发热寒战: 急性期常伴中低度发热,严重时可达高热、寒战。
尿路刺激征: 可能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尿道口分泌物(尤其是性传播感染相关时)。
行走不适: 阴囊肿胀疼痛可导致行走不便,或产生明显的“下坠感”。
三、 自查手法(需谨慎、轻柔):
1.洗手: 确保双手清洁,避免感染风险。
2.站立或仰卧: 放松,使阴囊皮肤自然舒展。
3.轻柔触诊: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轻轻托起阴囊,仔细感受双侧睾丸的后方及上方区域。
4.对比感知: 重点感受两侧是否对称,患侧是否有区别于睾丸的、触痛明显的硬结或条索状增粗。
5.观察变化: 留意阴囊皮肤颜色、温度、肿胀程度。
重要提醒: 自查仅为初步警惕,不可替代专业医生诊断!操作务必轻柔,避免暴力挤压加重损伤或疼痛。
四、 切勿混淆!附睾炎与相似问题的鉴别
阴囊内硬块并非全是附睾炎,需警惕其他疾病:
睾丸肿瘤: 肿块通常位于睾丸本身,质地坚硬如石,早期常无疼痛(除非合并炎症或出血)。任何无痛性睾丸肿块必须立即就医排除肿瘤!
睾丸扭转: 青少年多见,突发剧痛,睾丸位置上提,提睾反射消失。属于泌尿外科急症,需数小时内紧急处理!
精索静脉曲张: 阴囊上方“蚯蚓团”样感觉,平卧可减轻,通常疼痛不剧烈。
附睾囊肿/精子囊肿: 光滑圆形囊性包块,通常无压痛。
腹股沟疝: 肠管等腹腔内容物坠入阴囊,可回纳,咳嗽时有冲击感。
五、 关键预警信号!
出现以下任何情况,请前往医院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:
1.自查触及阴囊内疼痛性硬结或条索状肿物。
2.单侧或双侧阴囊出现红肿、疼痛、发热。
3.伴有发热、寒战等全身症状。
4.存在尿频、尿急、尿痛或尿道分泌物。
5.阴囊疼痛剧烈且突发,或休息后无缓解/持续加重。
六、 专业诊断:明确病因是关键
医生会结合以下手段确诊并找出病因:
1.详细问诊: 了解症状、病史、性生活史等。
2.体格检查: 重点触诊睾丸、附睾、精索,评估红肿热痛程度。
3.尿液分析 & 尿培养: 寻找尿路感染证据及病原体。
4.血常规: 检查白细胞等炎症指标。
5.超声检查(首选): 清晰显示附睾/睾丸肿胀程度、血流情况、有无脓肿,并鉴别肿瘤、扭转等。
6.性传播感染筛查(如必要): 针对特定人群。
七、 预防先行,守护附睾健康
1.安全性行为: 正确使用安全套,减少性传播感染风险。
2.防治尿路感染: 多饮水、不憋尿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。积极治疗前列腺炎、尿道炎等。
3.避免外伤与压迫: 运动时注意保护阴囊,避免长时间骑行等对会阴部造成持续压迫的活动。
4.健康生活: 均衡饮食、适度锻炼、戒烟限酒,增强免疫力。
5.定期体检: 男性应重视泌尿生殖系统检查。
上海长虹医院温馨提示您:阴囊内摸到的“硬疙瘩”伴疼痛,是附睾炎发出的重要身体信号。了解其典型表现,掌握科学自查方法,关键在于不轻视、不恐慌、不拖延。一旦出现可疑症状,务必及时寻求医生的诊断与治疗。
规范治疗下,绝大多数附睾炎预后良好。重视生殖健康,消除就诊顾虑,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。别让那个小小的“硬疙瘩”,成为健康长远的隐患!
规范治疗下,绝大多数附睾炎预后良好。重视生殖健康,消除就诊顾虑,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。别让那个小小的“硬疙瘩”,成为健康长远的隐患!